發布日期:2025-08-29 10:38:08 閱讀次數:18
晉寧區上蒜鎮牛戀小漁村成為市民游客周末游熱門目的地。記者胡妤雅攝
市民游客在滇池綠道騎行健身。記者楊崢攝
藍喉太陽鳥。通訊員董家澤攝
景邁山翁基古寨。記者陳飛攝
永勝縣三川鎮萬畝荷花進入盛花期,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。記者胡妤雅攝
3年來
全省新增城市綠地面積近5300公頃
城市(縣城)建成區綠地率達40.37%
全省建成綠美社區4730個
綠美街區853個
2024年
近400萬人次旅居云南
今年上半年
全省接待游客增長10.8%
旅游總花費增長10.5%
彩云之南,萬物共生,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生態畫卷,深刻詮釋著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深刻內涵。立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厚底蘊,云南以產業綠色轉型為引擎,以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為路徑,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民踐行的新風尚,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新圖景,展現“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”最動人的生態亮色。
8月,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崗鄉密林中,28頭野生亞洲象組成的“大家族”正悠閑穿行。4年前那場引發全球圍觀的“北上南歸”之旅后,這群野生亞洲象重返家園,如今家族“人丁興旺”——4年新增4頭健康小象,種群數量持續攀升。
在雨林另一隅,西雙版納保護區監測單元5臺紅外相機今年6月拍攝到中華穿山甲活動影像,發現新鮮洞穴23個。作為中國唯一的馬來穿山甲分布區,云南新建立的6個穿山甲監測單元初步搭建起穿山甲保護監測體系。
從野生亞洲象的保護繁衍到馬來穿山甲的驚喜現身,從偶然相遇到科學守護,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云南最閃亮的名片之一。
作為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之一,云南的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。依托這一優勢,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,綠色發展底色越擦越亮,“生態文明建設人人有責、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參與”的理念,深深融入“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”肌理。
“我們號召游客帶走回憶,只留下腳印。”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,講解員正向游客倡議。2023年,勐臘縣率先在此打造“無廢景區”,帶動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全方位推進。目前已累計建成州級“無廢城市細胞”18個、縣級10個,“無廢”逐漸從一種理念變為人人參與的生活方式。
節慶活動亦刮起低碳風。今年楚雄火把節期間,2054畝碳匯林中和0.6萬噸碳排放,活動承辦方主動開展減排行動并實現碳中和,形成崇尚綠色低碳的社會新風尚。當地創新推出“楚雄種樹”微信小程序,吸引9.3萬名市民參與,共募集資金355萬元播撒新綠。
在楚姚高速公路楚雄北收費站旁,國內首個路域生物多樣性科普主題示范園——“路域生物多樣性(楚雄)科普體驗館”格外醒目。這座鑲嵌在交通動脈上的“生態課堂”,生動展示了典型生物群落、路域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和生態演替進程,成為“綠美交通”云南實踐的縮影。
在云南首個獲“國際濕地城市”稱號的大理,129公里的洱海生態廊道串聯起濕地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和諧圖景,吸引了無數游客市民前來散步、觀景、親近自然,成為融合健身、康養、文旅功能的復合型公共空間。
綠色不僅是云南發展的鮮明底色,更是“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”不可或缺的美好本色。
正值暑假,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“生態博物館”里,農耕文化研學成為熱點;普洱市景邁山中,游客們悠然品茶、靜待日落,打卡“云端茶鄉”的詩意;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內,改造后的古村落迎來避暑旅居的游人,叫響“詩意棲居地”招牌……云南多姿多彩的生態之美,不僅流淌于山川田野,更通過機制創新、品牌賦能與產業融合,實現了從生態保護到價值轉化的跨越。
過去,生態保護更多停留在投入與守護,如今,云南正重構機制,加快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,把綠水青山的“高顏值”轉變為金山銀山的“高價值”,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“生態飯”,增強保護生態的內生動力。
在元陽哈尼梯田,瀕臨“空心化”的阿者科村探索出“內源式振興”,村民以傳統民居、梯田、戶籍入股村集體旅游公司,將家園打造成“活態博物館”,保住了“蘑菇房”的炊煙裊裊。這個傳統村落在2024年獲評世界“最佳旅游鄉村”,今年戶均分紅有望超過2萬元。
沿著生態價值轉化的路徑向前,景邁山2.8萬畝的千年古茶林,演繹著“一片葉子”的多元價值。“茶林+體驗+品牌”的模式,讓生態資源深度融入生活,采茶制茶、品味特色茶葉宴,參與布朗族火塘晚會,星空露營擁抱山野浪漫,成為游客流連忘返的體驗。
滇東南的西疇縣,“八角+中藥材”立體種植模式,讓西疇縣林下三七、重樓茁壯成長,帶動村民就業增收,預計明年核心區產量提升30%以上。荒山披綠,藥香富民,是生態修復饋贈的另一種“云南生活”。
生態保護孕育出的綠色云品,如普洱的咖啡豆、文山的三七等,搭載跨境電商的快車,直抵德國、美國消費者,不僅賣出了好價格,更讓全球看見了云南生態的品牌力量。昆明海關數據顯示,2024年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額達191.7億元、同比增長13.7%,咖啡、鮮切花等“云字號”名片愈加閃亮。
保護綠水青山不僅是沉甸甸的責任,更是創造“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”的關鍵所在。云南,正以其獨特的生態實踐,為美麗中國增添亮麗色彩。
來源:云南網
作者:李承韓 王璐瑤
上一篇:當前已經是第一篇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