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2019-08-30 10:04:02 閱讀次數:2212
盛夏,位于云南普洱的太陽河國家公園,每平方厘米負氧離子達18000-24000個,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內,山花遍野、古樹崢嶸、蒼藤纏繞……絡繹不絕的中外游客與長臂猿、小熊貓等野生動物親密接觸,欣賞亞熱帶雨林美景和眾多國家級保護植物。
位于中國西南的云南,素有“動植物王國”之美稱,肩負著維護區域、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任。新中國成立70年來,云南守住了綠水青山,如今是全球生態環境最為良好的地區之一?!熬G色”正成為云南產業轉型升級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。
新中國成立時,云南山川阻隔,地理崎嶇,經濟社會發展滯后,為了讓民眾擺脫貧困,當地一度毀林造田、開山挖礦、發展“木頭經濟”。
近年來,隨著中國發展理念發生轉變,云南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,“生態”在當地逐漸成為高頻詞匯。
太陽河國家公園所在的普洱市,曾有礦產地600多處,礦種40多種,礦業一度成為普洱的經濟支柱。2013年,普洱景邁山又探明鐵礦儲量高達22億噸。
這對經濟發展是個巨大的誘惑,但普洱一直忍著GDP沖動,不去開采,明確新礦一律不再增加。普洱市市長劉勇說,普洱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,“堅持生態立市、綠色發展戰略,只要綠色、生態、惠民的GDP,不要污染、低效益的GDP?!?/span>
在云南西北的迪慶州,上世紀60至80年代,天然林采伐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一度達80%。
迪慶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員楊黎光說,1998年后,迪慶砍斷“木頭經濟”,確立了“生態立州”的綠色發展之路,推進退耕還林、退牧還草、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,加大了對森林、草原、濕地、冰川等的保護。
而在昆明東川,經歷2000多年的銅礦開采后,當地謀求轉型重生,修復因采礦而破碎的山河。昆明市東川區林業局局長王俊介紹,2007年至2017年為修復破碎河山,東川累計人工造林10萬畝、封山育林12萬畝,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0平方公里。
多年來,云南共建立了166個自然保護區、18個國家濕地公園、13個國家公園,森林覆蓋率達60.3%,90%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、85%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。
如今,日趨優良的生態環境,正為云南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。
今年春季,景邁山上的古樹茶價格升至每公斤1600元人民幣,普洱通過幾年努力,建成特色生物、清潔能源、現代林產業、休閑度假養生四大綠色產業基地,綠色GDP占比達94%以上。
迪慶森林覆蓋率已達75.03%,納帕海濕地在冬季時,變成候鳥天堂,吸引大量觀鳥愛好者,拉動了迪慶冬季旅游市場,生態成為吸引中外游客的“新引擎”。
東川則重塑了以環保產業為主的新工業體系。此外,當地特產開花土豆、掛面、黑山羊等,通過電商向外推薦,已獲得大城市消費者青睞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截至2018年底,云南電力裝機容量達到9367萬千瓦,清潔能源裝機占比83.8%,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90.5%。綠色能源目前成為云南支柱產業,云南則成為了中國的綠色能源基地。
近日,在北京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(區、市)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云南專場發布會上,云南省省長阮成發表示,“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云南的寶貴財富和突出優勢?!痹颇弦宰罡邩藴?、最嚴制度、最硬執法、最實舉措、最佳環境,切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,努力把云南真正建設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。
文章出處:“云南省生態環境廳”公眾號
上一篇:堅持綠色發展 保護生態環境